我挑選了兩本與聽力似乎沒有麼關係的教材,
一本是「迷你廣播劇」,一本是「中國經典名間故事」。
若真的要扯關係,第一本至少還有MP3啦,第二本根本就是讀物啊。
說真的,若是禮拜天下午六點之前的我,
一定還是會為了聽力教材而聽力,那個叫做「忠於職守」。
可是天性喜新厭舊的我,再加上魔法課後那滿滿的故事「原力」充斥,我怎麼可能放過我的學生。
我要跟我的學生說一學期的好故事。
我怎麼做?
其實我沒有怎麼做。
就只不過是讀了書、畫畫重點、想了幾個題目,
還順便打了個盹,就上課了。
只要是華語老師都知道,學生不愛買書,
究竟是為什麼他們不喜歡買書呢?
很多原因就在老師自己身上。
因為課本很貴,貴得大概可以買十杯珍珠奶茶;
有的可能教不完,學期結束更不太可能拿出來自修,
放著墊泡麵不是,放著養灰塵也不是,
拿去回收更賣不了幾個銅板,
所以學生不愛買書(連我也不想買了)
可是啊,有沒有辦法把原本應該很制式化的課程,
加上一些故事的催化與學生自己的生活經驗後,
讓整本教材跟著發酵呢?
有的,就是「故事」。
盤古開天闢地的故事,真的是老掉牙到不行,
翻開課本,短短不到十五行的內容,
雖說是為了外籍學生的程度考量,可內文也縮減了太多了吧。
課文內容既然不精彩,那縮減的部分呢?
那是作者故意留下的一片美好,等待著讀者去漆上色彩。
「在很久很久以前,這個世界的形狀就像是一顆雞蛋........」
我發給學生彩色名片卡跟彩色筆,
在我念的同時,請他們將聽不懂的、聽不清的音寫下來,
等到第二輪請他們看講義(我印的),
跟隨著內文尋找自己自己不清楚的漢字。
並藉由投影將學生的生詞名片卡投影到大螢幕上,
大家一起協力完成漢字的書寫。
在今天悶熱的午後,
難保這樣靜默的課程再下去學生不睡死才有鬼,
所以便將提問拉上場,
開始針對內文不足或值得討論處與學生一點一點的拼湊,
就像是蔣葳老師「課文外的人物性格補充」教學一樣,
只不過我們今天的對象是盤古而已。
根據內文,我們衍生出了幾個很有深度的問題。
「你覺得一個人活著有什麼優缺點?」
「你為什麼喜歡/不喜歡跟室友住在一起?」
「如果你是盤古,必須一定要死才能創造世界,這對你來說有什麼意義?」
「盤古創造的世界,你想創造什麼?」
這些題目藉由menti投射到大螢幕,
並讓學生掃描QR Code後自行在手機上
書寫回饋,然後再讓大家一起討論。
在比熱鍋還燙的討論氛圍下,
學生說:如果我是盤古,我不想要創造世界。
為什麼?
因為我死了,就沒有了,從我身體變成的東西,對我來說是沒有意義的。
這答案讓我驚呼。
驚呼的是學生對於存在與本我的認知。
這是在我上課前根本沒法子預料到的回應。
很好,很真,我喜歡。
因為這才是人性。
下課鈴聲逼近,我也不得下個結論,
雖然我不想澆熄他們討論的熱度。
套用的「故事」的結尾規則,
我總結了一下盤古開天闢地的故事。
我們不是盤古,也沒法子開天闢地。
但我們可以創造。
我們可以創造什麼東西?(學生回答各種答案)
我們不可以創造什麼東西?(一樣很多答案)
盤古是自己想創造這個世界嗎?還是沒有?(討論聲低了一些)
為什麼我們要在這裡讀盤古的故事?(學生搖頭張望、有的說因為上課需要)
我想要跟你們說兩件事:
第一,我們可以創造很多東西,雖然不一定很巨大、很重要,但一定很有意義。
什麼是對妳不可或缺的東西?(韓國學生說化妝品)
是的,妳可不可以拍一段教大家如何化妝的影片上傳到youtube,然後我看到了分享給我的女朋友看,
她很開心的學了,然後她就會在某一天化了很漂亮的妝跟我出去約會。
這個有意義嗎?
有。
第二,盤古看天闢地的故事也告訴我們,人生很多時候有意義,很多時候沒有意義,那什麼是有意義?什麼是沒有意義?
我不知道,我沒辦法跟你們說。
因為有沒有意義這件事,是需要妳們自己站起來、用眼睛、用身體去感覺、去體會的。
我想我會繼續跟你們這樣補完那一整本的經典故事的。
因為這對我來說才是有意義的事。
下課。
(數位就算再怎麼進步,還是必須要有人文的力量去支撐)
----我的課後反思。
----我的課後反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