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2日 星期三

整合串連

記得第一次聽連育仁老師講述關於如何應用數位教學於課堂的講座,心裡的震撼真的很大,
不僅僅是因為從老師那裡知道另一種新型態的教學方式,
更重要的是在連老師那看到了熱情與專注的態度,
實在太迷人了。(帥氣)
當然,我一直納悶著老師演講裡提過的一段:
中國的華語教學越來越靈活,他們面試時就是把iPad拿給面試學生,然後在規定時間裡利用載具裡的APP設計出一套完整教學流程。

我疑惑啊。

真的可以一整堂的課程都使用著數位嗎?
每每參與相關的數位教學講座,也是有許多參與的老師疑惑著是不是一整堂都必須使用數位教學?
也許有人會說:
這不是必然的,也必須視課室進行適度的搭配。

自己帶了不少的數位進入課堂裡,
但頂多拿來使用複習或整合練習
根本不太敢拿來從頭到尾使用,
倒是不怕自己的數位能力,而是會害怕學生彈性疲乏,
也更擔心學生會不會因為習慣了這一套模式後,就收不回來了。

自己喜歡數位APP,花了許多時間研究摸索,也真是因緣巧合有機會在學校把一些相關經驗教給教學科系的大學生,
這門課很好玩,我們沒有太多的理論與PAPERS,
有的就是實務,目的就是要學生可以在茫茫APP海中找到適合、合用的APP運用在課堂,
就這麼簡單。

不簡單啊!!!
APP不過就是載具媒介,重點還是教學者本身必須已具備足夠的教學理論、經驗及背景,
這樣才會事半功倍,也較能設計出完整的循序漸進的教學流程。

學生多半沒有類似的經驗,所以狂問我如何整合在一堂課裡?
那意思就是我不得不從頭到尾演示過一遍了。

好吧,為了你們的期末展演順利,我得好好的設計。
於是乎,我必須打破框架,把原先一堂課裡我不使用超過兩個APP的規則打破,
這一堂雖然是簡單的「現在進行式」教學示範,
但我從頭至尾用了五個APP,為的就是讓學生看明白如何善用手中擁有的資源串起一整堂課程。

1.一開始使用了「照片」(Just Look)這一套相片瀏覽APP,
展示了進行式的原型動詞圖片,其中也帶了聽、說、TPR。

2.接著帶入PDF標記APP(Note),把原先製作的單詞匯入裡頭,在走動教學課室裡,我搭配「迪賽腦」隨意抽點學生作答,將iPad交給學生,要他們書寫並唸出正確的進行式變化型態。

3.請學生打開「Charades!」口說聽力練習的APP,讓他們一邊聽一邊輸入單詞進行式,之後進行小組練習。

4.再利用PDF標記「NOTE」,把預先製作的進行式句型載入,搭配iPad的分割畫面,引導學生一邊看圖片一邊回答出正確的答案。

5.以上從單詞原型到進行式逐步擴展到句子,確認學生對進行式掌握到了一定的程度後,利用「TinyTap」將已製作的聽力問答APP遊戲分享給學生,讓他們可以自己在手機裡練習聽力、口說及閱讀。

6.最後(時間不夠無法完成)使用「Quizlet Live」進行分組競賽活動,藉著遊戲讓學生再次複習本日所有課程。
當然原本預設最先完成的組別可以得到神秘小禮物,但後來想想還是不要這樣做好了,畢竟禮物獎勵制猶如洪水,往往一開啟就不可收拾了。

OK~沒想到我也可以做得到,利用幾個簡單的APP串起一整堂課程。
我終於明白那一天連老師的話了。
就像是David A. Kolb說的:
Tell me, and I will forget.
Show me, and I may remember.
Involve me, and I will understand.


所以我親愛的你們,
我啊,真的滿心期待你們將激盪出來的火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