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2日 星期三

關於電腦多媒體課後的一些教學反思

這樣說吧,
我總把學生想得非常厲害,
覺得我自己事前準備的課程內容,他們或多或少都應該知道一些了。
經過了上一次在雲飛,跟昨晚在明新的課程之後,
我才真切的領悟到,原來坐在台下的學習者,真的是因為不知道所以才來學習的。
在雲飛,我想或許是因為大家都是老師的緣故,對於3C數位比較沒有這麼熟悉,所以我花了比較多的時間講述操作流程。
在明新,大部分都是二十幾歲的年輕人,每個人的手機幾乎都比我好,我也就這麼猜想:他們的數位學習能力應該很強。
但,我錯了。
昨晚光是講解如何將手機畫面以無線連結的方式投影到電腦,並透過投影機同步顯示在大布幕上,就幾乎花了40分鐘。
這真的是個技術嗎?
對於每天幾乎都要重複做這個連線投影的我來說,
幾乎與單指開電腦這個簡單,
可對於不常使用的學習者來說,這根本是另一種新的挑戰。
是的,我忘記了。
忘記學習者並非擁有與講授者一樣的經歷與背景知識,
對於接受新事物或新技術來說,
是另一種新型態的學習。
記得曾在TED看過一場演講,講者經過實驗後得到一個學習的結論:只要20小時就能回會任何事。(點它開啟
他的理由是:每天撥空抽出一些時間學習新的事物,保持每天45分鐘的重複,溫故而知新,持續累積20小時,就可以稱得上跨入基本該領域的基本門檻。
所有時間約莫一個月左右。
對於這種學習情況,有的人將之拆分為四階段:
一、無意識無能力:
屬於第一階段。該學習者對於學習領域完全無經驗、無理論背景,學習經驗值為0,簡單來說就是一無所知。
大部分坐在台下的學習者皆屬於此種類型。
二、有意識無能力:
屬於第二階段。此時的學習者對於該領域有粗略的認知,理論部分也有一定的認識,只是尚未有大量使用的運用經驗,因此仍無法自主排除狀況,仍須一段時間的學習及摸索。
三、有意識有能力:
屬於第三階段的學習者。此時的學習者,喔應該稱之為有能力者。對於該領域已經有充足的認知及使用經驗,也有著大充分的除錯經驗,但在某些時候仍會有出錯的情況,仍需再進修以期更精進。
四、無意識有能力:
第四階段,簡單的說就是所謂的「熟手」、「達人」領域,因為經歷過不知凡幾的操作、除錯,所有的操作步驟皆以「內化」成反應能力,而所有可能出現的故障、錯誤情況也都能夠預測或順利排除。
擁有第四種能力的,真的可以稱之為「高手高手高高手」。(就是他,九品芝麻官裡的豹頭)
所以不是有這麼一句話嗎?
簡單的事重複做就不簡單,簡單的事重複做,你就是專家。
我期許自己可以持續的學習,成完專家,
更希望我可以擁有化繁為簡的能力,
將所學簡單的讓我的學生「習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