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懶了兩天,終於還是抵不住內心的掙扎,
直接打開mac筆電,開啟了這禮拜最後一篇的課程記錄部落格。
說真的,我被某朋友虧了,她說,又沒什麼看,何必這麼堅持要更新,
是啊,真的沒什麼人看,
但這不就是我的貼文、影片、頻道的日常嗎?
就算我在YT裡最高的影片瀏覽次數也不過三萬多而已,
就算FB的貼文或THREADS最高的按讚次數也不過九百多,
哈~~
我根本社群邊緣人。
既然如此那我持續更新的動力是什麼?
我想,除了想寫,大概就是想在這茫茫數位資訊海裡,
留下一點點我曾經待過這個世間的證明,
這幾年地震、天災、人禍不斷,
就連我在左營服役時,都覺得戰爭不會來的神經大條狀態,
到了現在,我真的覺得,打,只在接下來的不知道哪一天,
感覺,會打。
那我之後還活著與否,就不是我能決定的了,
說不定一顆導彈、一發子彈我就不見了,
又或者謠傳的七月五日大地震,恩~~
看到三月二十八號的緬甸泰國大地震,
人命,真的不值錢。
好了,鬼扯了一堆,我要進入正題了。
學生一樣喜歡說話,也是我喜歡的班級之一,
雖然程度落差頗大,可是呢,因為班級中有高級華語和中高級華語者,
對於教學的困難來說,倒是沒有遇到太多,
我想這就是借力使力的教學技巧之一,
請高級與中高級者協力輔導初級或入門者擔任課堂小TA,
畢竟有時候教師的課堂教學語言就算再如何簡化或容易理解,
還是不如學生彼此之間的互助解說與教學,
那種學生之間才能懂的語言,已經不是我這一位垂垂老矣的為師者能懂得的了,
換句話說,我也不擔心讓學生盡情的使用講台,
如果能更有效率的讓學生理解或使用我上課想要教學的目標課程進度,
要我讓出整個教室的控制權,我也可以考慮的。
不過說來好笑,這一篇語法填充閱讀作業,當然學生還是沒有全部完成啦,我還是得要在教室進行解說,
好笑的事,我上得很認真,
後來才發現,原來我講錯篇章了,
直接把下一課的拿來解說,
呵呵~~
學生一開始也覺得疑惑,
但後來發覺也不難懂,
就跟著我走下去,
直到我發現了主動提出,
學生也才說明,自己犯錯了~~哈
知錯能改,直接重來,
錯了就錯了,
重講即可。
不過對學生來說比較不好意思,
拖了一下原本的進度。
我也擔心自己的授課進度會不會太慢,
但我私下詢問過學生,他們也直接跟我說,
雖然現在都還在第一課,
比起其他老師來說,我的進度確實比較落後一些,
但是因為我上課給得額外補充和課堂外的知識非常多,
對於他們來說,
課本的進度他們可以下課藉由自修學習,
反正課本就在那,也不會長腳跑走,
但是老師上課補充的一些新聞、新知、時事評論、三觀、思考、邏輯、笑話....等,
這卻不一定能在教室裡或課本中學到,
這才是我的價值。
突然有點想哭的感覺,
原來自己的「雜讀」與「不學無術」的亂讀,
似乎在這一課刻得到了救贖的感覺。
這樣會更堅定我目前的教學技巧,
AI數位、桌遊、活動與雜談,
看來是我目前最強大的教學武器了。
這樣的武器,可以寫一篇博論嗎?
哈。
下一堂課在同一棟大樓的四樓,
也非常感謝排課者,
能讓我不需要長距離步行更換教室,實在感恩,
殊不知這位一位老師來說有多重要,
能夠悠哉悠哉的換教室上課,
冬天可能還沒有什麼太大的感受,
夏天,你就知道我想說什麼了,
胖子,如我,三步一汗,舞步一喘,
汗水加淚水交織而成的換堂血淚史。
說真的,這一班的學生,我還在磨合中,
畢竟這一週是第三次的見面,還是有一些說不上來的陌生感,
學生還捉不太住握的上課風格,
我也還摸不太透學生的學習特質,
畢竟一個禮拜兩個小時,目前累積六個小時的情況下,
想要熟悉一班16位每一個學生的特質,真的難,
我連他們的名字和長相都不一定記得起來了,
奇怪的是,以前可以很會記住學生的長相和姓名,
怎麼最近感覺吃力了?
年紀大了吧,我想。
一開始先複習一下上一週的每一個時間區段的時間詞,
差不多就是早上、中午這一些基本時詞彙,
比較不同的是,我使用了網頁的形式進行,
把一些重要的時間區段直接標示上去,
方便我進行授課,
我要說的盡是引導學生進行練習與熟悉,
比如說:
「你昨天晚上十點睡覺嗎?」
「不,我昨天半夜十一點半睡覺。
「凌晨三點你在滑手機嗎?
「是的,凌晨三點我在看手機,看抖音。」
恩,無意間知道了學生的作息,
同學,難怪你有黑眼圈,
早點睡好嗎?
之後進入今天授課目標,數字與單位,
我認為,數字與單位能理解並靈活運用,
是非常重要的事,
比起自我介紹來說,
去7-11買東西能知道多少錢、要付多少錢、找了多少錢,
這難道不比讓一個人認識自己來得更優先嗎?
是啦,活下去比較重要,
所以日期時間與數字我才會放在頭兩課。
一樣,一開始都是使用簡報進行教學,
但後來發覺簡報的侷限與便與不便,
讓我放棄了以簡報的方式授課,
畢竟想鑰匙用簡報讓數字隨機顯示,
那得加上多少功夫的網頁動畫以及觸發程序才有可能達成,
算了吧,饒了我這條老命吧。
網頁才是最輕鬆直覺的。
先一步一步來鞏固學生基礎的數字與單位練習,
從十、百、千、萬到十萬以上,
加上一些多個「二」與「兩」的轉換練習,
一串數字中出現「0」的念法,
還有數字「多」的省略方式,
比如說:31050,可以省略成:三萬一千多或三萬多,
通常來說啦,依據台灣人的習慣,
三萬多一定比較多,
但標準用法我還是得教,
先有標準用法再來習慣用法,
這樣一步一步的「洗腦」學生,哈~~
認識我的,就知道我會做什麼。
我的授課方式,不管工具是哪些,
PPT投影、IPAD+APPLE TV、myViewBoard授課、線上、複合、網頁、還是桌遊......八拉八拉八拉的,
我堅持的原則就是:
我教你學,我說你跟,
你說我聽,你念我揪,
我出題你考試,你考試我訂正。
只有立即讓學習者進行目標課程的測驗或產出,
才能確實檢驗這一堂課的授課效果,
當然方法不是只有考試,
可以有很多其他不同的方式,
但我最常使用的就是聽力、口說這兩大方式,
畢竟,對於初級者來說,
想要使用其他的方式,必須得增加他們的中文程度才可以,
不然就是要給時間,
不然,相信我,這一階段學生產出的文字就算成段,
也會讓每一位老師在批改時感受到什麼叫做阿鼻地獄的痛不欲生。
簡單就好,簡單就好,
如果想活得更快樂一些,不嫌命長的話,
簡單就好。
中午稍微用了午餐,稍做休息後,
精神飽滿的去玩成本日最後一堂課。
這一班,或許是學生本生就很好動,也或許是不怕生吧,
跟我的調性比較合得來,也比較知道我想要做什麼,
雖然有些程度還真的不是很好,
我還是會盡力的幫助大家能到A2的,我盡力。
這一節課比較重要的是,
週二我使用了隨機抽籤的網頁效果,一人隨機抽三個目標詞彙,
然後兩人一組分別依據手邊的六個詞彙編成一段對話或小故事,
學生寫得有些吃力,我知道,但這就是我的課堂。
最後呢,我也跟學生宣布,他們所寫的對話或小故事,
都將會是禮拜四的聽力測驗考試題目,
我起他們上傳到LINE群組上,大家分別去閱讀其他組別的故事,
當然是我當場修改過的,
禮拜四的時後,就是我再依據各組繳交的資料修改一下,
成為聽力的題目,在不大量更改原意的情況下,
增刪一些句子或詞彙,確保整段考試內容符合邏輯,
讓學生不會產生疑惑的感覺。
是的,我從來不浪費學生給我的作業,
這是另外一種考試的題目來源,得好好加以運用,
才不會有「創作虛擲」的感受。
什麼意思呢?
學生很認真的完成作業,老師批閱後,繳回給分,然後就沒有然後了,這是我最不願意見到的虛擲,
學生的作業還談不上創作,畢竟還只停留的直述句的模式,
形容詞和虛詞使用的比例也很少,
但敞帚自珍這一概念,是不管語言程度高低的。
學生好不容易寫出來的成品,老師加以批閱、修改、重製、測驗,
我是學生的話,我真的會覺得,我寫的作業,老師很用心在看。
下一次寫作業,會更用心,這是我觀察到的現象。
上課花絮一:目標課程圈詞活動,
找出這一課目標詞彙圈詞後,大聲唸出該詞彙,
並給我一個句子,講義裡的例句或造句都可以,
但不能不合邏輯。
這一活動不管在哪一個班級或程度的班級裡,
我連唱名都不需要,
學生舉手踴躍的程度,
我根本來不及叫,
你說,這個活動的魅力有多大!!
連我自己在課前都會忍不住玩。
這是講義裡的詞彙理解填充,
就是詞彙的句子衍生應用,
必須理解整段後,將合適的詞彙填入句子中,
當然我可以使用PDF進行註記即可,
大可不必使用網頁的形式,
但這是我的秘密武器之一,
填充的當下,練習聽力,
學生先聽到句子,然後找出正確的詞彙,
正確後,學生在講義裡書寫,
一步一步往下,
聽力練習完成,學生作業完成。
例句的形式如下所示:
「這家餐廳每天開店營業12______。」
那一串底線在文字轉語音時,就是直接朗讀成八拉八拉八拉,
一開始學生會不習慣,
但只要是我的學生,
都一定很熟悉八拉八拉八拉,
這就是我的風格。
最後是改編學生詞彙書寫的對話或小故事的聽力測驗,
當然我一定需要修改,
增加一些A2的詞彙進去,增加一些難度,
根據教學理論來說,
學生不管怎麼樣,都只會使用「內化的心理詞彙」,
也就是讓他們自己在寫作時感到安心且熟悉的詞彙,
對於不熟悉的詞彙及語法會直接略過,
這樣一來,如果不修改的話,
通篇的對話及閱讀小故事就會趨近於非常簡單容易理解,
那測驗就失去意義的。
這就是我需要再重製的原因之一,
就算是考試,也可以或多或少的增加學生對於目標詞彙或等級詞彙的理解或記憶。
曾經有一位學生這樣說過:
陳老師的講義詞彙不多,
可是一整課下來,你給我們的詞會和語法都不是從講本或課本裡,
很多都是從考試裡補充的,
這就是我跟很多學弟妹說,
陳老師的課很有趣,可是也很扎實,
更多的是從很多考試裡給我們可以去輕鬆考TOCFL的單字和語法。
這就是我。